校领导观摩指导学院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发布日期:2016-10-14     浏览次数:次   

 

        10月13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博士一班党支部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讲述化学人成长故事”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学一做”第三专题学习教育现场观摩点评会。邬大光副校长到场观摩指导并讲话,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有关领导、研究生辅导员参会。

深刻学习领会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观摩点评会上,党支部集体观看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的新闻视频短片,一起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支部党员们表示学完之后深受鼓舞,表示身为博士生党员,深感到身上肩负的重担和职责,不忘初心,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缅怀先贤 以先进模范为榜样

        10月11日上午,学院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深情送别了蔡启瑞先生。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支部创新性地将学习教育与追思缅怀蔡启瑞先生的高尚精神和光辉事迹相结合。号召以蔡启瑞先生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传承弘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化院人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为方便大家学习,现场为与会人员发放了蔡启瑞先生的生平材料。同时邀请学院退休教师,蔡启瑞先生的学生张鸿斌教授讲述蔡启瑞先生作为化学人科学报国的故事。张鸿斌教授详细讲述了蔡先生儿时家境贫寒,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厦门大学的一名学子。在战乱年代,他身处异国他乡,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时刻选择回国。尽管困难重重,在时隔六年之后他终于重返故土。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毅然放弃原先的研究方向,全力攻坚催化化学,为中国工业起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等方面的事迹。他特别提到,蔡先生两次因为工作而病倒,在病榻上却依旧不忘教学和实验,将学生们叫到床前安排工作。这种一心为了国家,为了科研,为了人才培养的忘我精神令各位党员无不为之动容。张教授以学生的角度对蔡先生的离世表达了深切缅怀和追思,他表示蔡先生的离去是科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一代代化学人,先生将永远活在学子心中。他希望各位博士生要秉承蔡先生身上的精神品质,将学院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生动阐述 以亲身经历为教材

        在张鸿斌教授生动的讲述之后,支部党员代表尤恩铭、吴珏、李玉璐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蔡启瑞先生高尚精神的体会作主题发言,分别讲述各自共产党员化学人的成长故事和作为博士生党员应该有的责任担当和作风品质。

        尤恩铭以《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闪光》为题,以寻访“英雄小八路”的故事为起点,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战胜困难。他介绍了在南京大学读书时两位恩师,从他们严谨治学,潜心科研的经历感悟到了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有知识,有道德,而且要有理想、有责任。他回顾了前面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并表达了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号召大家牢记最初的信念,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努力学习,刻苦研究,争取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化院的本直博生,吴珏对于化院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感情。她以《榜样的力量》为题,她回忆了本科生时王尊本老师所讲述的陈国珍先生的感人事迹。除了在科研上的巨大成就,陈国珍先生的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整齐干净到令人惊叹的实验报告和在凌晨也灯火通明的工作室。她由衷感慨于一个学者和党员“心系天下”的胸怀。在学院一大批像卢嘉锡、蔡启瑞、陈国珍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一代又一代的化学人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懈奋斗,才有学院今天的成绩。她在缅怀蔡先生的同时,说道:“蔡先虽然逝世了,但蔡先之精神令人敬仰,其精神永垂不朽!我辈也将奋起,追逐蔡先的足迹。”铿锵之词令在场的诸位振奋不已。

        从福州大学考过来的李玉璐以《不忘初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党员》为题,讲述了福州大学魏可镁等老一辈学者的故事。她还讲述了来到厦大化院之后,蔡启瑞先生、陈国珍先生等老一辈教师的崇高精神风范对她的影响。在那个中国没有国际地位的年代,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令当时的外界对中国学者刮目相看。她的讲述让各位党员在这些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什么是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筑梦未来 传承优良文化传统

        最后,邬校长对支部本次学习教育进行观摩点评和讲话。他从蔡启瑞先生读书时成绩优异,多次获“免费奖学金”,还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获校长点名宴请的事情,引述到60多年前,厦大许多学生家境贫困而常常赤脚上课,王亚楠校长见状将自己翻译《资本论》所获稿费购置鞋子免费分发给学生穿的故事。他强调这背后就是我们厦大一直有着关爱学生的优良传统,这些就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现在学校推出免费米饭、免费汤、“校长有约”等活动就是这些传统的延续和逐渐恢复。借此,他强调了传承一个学校文化传统和继承弘扬像蔡启瑞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他从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讲起,向各位博士生提出要努力拓展自己研究的学科领域和方向,敢于跨界,争取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他借一个他与学生毕业告别的小故事,告诫各位博士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博士研究生,要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底线达到了,自然也就达到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最后他以林文庆校长刚到任厦大时与学生座谈会上讲的“要把厦大办成真的非伪的,生的非死的大学”这句话与在场学生共勉。



        本次专题学习教育,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通过追思蔡启瑞先生的光辉事迹和高尚精神,在场同学表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将继续践行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教诲,牢记最初的信念,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努力学习,刻苦研究,争取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添砖加瓦。

(化学化工学院覃佳坤)

上一条:学院举行“先锋讲坛”第九讲 下一条:学院“学党章党规、知党史党...